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6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4篇
财政金融   2篇
工业经济   6篇
计划管理   302篇
经济学   912篇
综合类   62篇
运输经济   11篇
旅游经济   42篇
贸易经济   21篇
农业经济   303篇
经济概况   4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72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307篇
  2019年   23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城市公园绿地作 为重要的绿色基础设施,成为公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公共 空间环境,对疫情防控和维持公众身心健康具有积极意义。从 疫情期间公园绿地的功能作用分析入手,结合新冠肺炎病毒传 播特点、防控要求和国内典型城市应对疫情管理实践,提出了 疫期公园绿地运行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构建公园绿地防疫体系、 建立内外联防联动机制、实施分级分类分区域管控、综合确定 疫期游人规模、施行管控与疏导相结合等系列策略,以及启动 应急管理、安全评估与分级管控、园内环境卫生消毒、疫期优 质管养、员工健康维护、正向科普宣传等对策措施,以期提升 城市公园绿地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运行管理水 平,为做好疫情期间公园绿地的科学管理和安全运行提供参考 依据。  相似文献   
982.
[目的]通过对基于乡村旅游的海南省休闲农庄竞争力进行评价研究,以期对海南省全域旅游和国际旅游岛建设以及休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海南省休闲农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资源与环境竞争力、市场竞争力、经济系统竞争力和社会系统竞争力构成准则层,并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最大隶属度,得出海南省休闲农庄竞争力综合评价值。[结果]海南省休闲农庄竞争力综合评价得分为88.79,处于二级水平,竞争力强。[结论]资源与环境在海南省休闲农庄竞争力中优势明显,且对全国市场具有重大的吸引力;独特的热带风光、较高空气质量指数以及经济特区、生态立省、国际旅游岛等政策优势是海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健康发展的主要竞争力;海南省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中应重点关注差异化发展模式,把休闲农庄等乡村旅游发展作为国际旅游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重点强化和突出热带、慢生活、富氧等独具地理和文化特色的元素。  相似文献   
983.
使用后评价研究对城市公园的运营意义重大。当 前,中国城市公园使用后评价所使用数据多属介入式数据,在 公认有效的同时亦有不足。在自媒体时代,引入网络点评这一 非介入式大数据,尝试丰富数据来源。以合肥大蜀山森林公园 为例,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其网络点评进行编码处理、语义分 析,得出大蜀山森林公园使用状况及存在问题。据此提出景区 (公园)入口相对、景点设在路口、活动依托旧有、收费对比 认知与实付4点改进建议。同时,总结网络点评数据在城市公 园使用后评价中的优缺点,探讨使用方式。  相似文献   
984.
:为优化山地城镇公园空间结构与布局,借助社会网 络分析方法,选取重庆鸿恩寺公园、碧津公园和石门公园,构 建公园空间关系网络模型。SNA模型的结果显示,鸿恩寺公 园具有较高的完备性与层级性,碧津公园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研究表明,公园地形、形态、功能布局以及空间节点数量对公 共空间的结构完备性、稳定性与层级性存在一定影响。最后依 据评价体系,从网络结构和规划2个层面提出公园空间的结构 与布局优化对策,从而指导公园空间与等级设置,以及公共服 务设施等规划更新。  相似文献   
985.
户外环境的使用对于老年人的健康具有积极影响,通过提高公园的使用率可以更好地发挥公园功效。选择杭州萧山的南江公园、江寺公园2处公园作为样本,通过行为观察法了解老年人的行为特征和使用方式,研究老年人在一天中不同时段的活动类型、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就老年人能够更好地使用公园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86.
[目的]根据区域景观差异性进行土地利用景观分区,以期为土地利用分区和土地利用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文章以重庆市永川区为研究对象,以2005年和2015年的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借助RS和GIS技术对2期的影像进行解译,得到永川区2期土地利用类型图; 利用景观指数法与Shannon 多样性t值检验法进行全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的数量结构和各乡镇土地利用景观变化显著性分区研究。[结果](1)从类别层级分析, 2005—2015年间,建设用地、林地表现为增加趋势,耕地、草地、未利用地表现为减小趋势。耕地为永川区的优势景观类型(2005年和2015年各占土地总面积5446%、4976%),耕地、建设用地、林地受人为干扰强烈且趋于规则化。(2)从景观层级分析,蔓延度指数增大,Shannon多样性指数、Shannon均匀度指数、散布与并列指数、景观形状指数均减小。(3)利用Shannon多样性t检验法对永川区进行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区。景观变化极显著区,主要位于主城区及其周围地区,城市化现象显著,人为活动影响大; 景观变化显著区,该区土地利用程度较弱, 2005—2015年林地和水域面积增大,耕地面积减小; 景观变化不明显区,该区主要分布在远离中心城区,经济欠发达,景观格局变化不明显,人为活动干扰不明显。[结论]永川区各乡镇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差异性,表明在自然因素稳定的条件下,今后应因地制宜地加强人为因素的调控,保证各乡镇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稳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87.
场所依恋研究人与场所之间积极的情感联系,是跨越多学科领域的综合性概念,近几十年来成为较热的研究领域。梳理了场所依恋的概念框架以及包括维度构成、测量方法和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发展,通过对目前场所依恋研究趋势的分析,发现游憩场所研究兴趣增加,但仍然存在未解决的研究问题,场所的物理维度、社会维度与场所依恋的关系研究存在一定的难点,关于游憩场所以及场所维度的研究具有很大的研究潜力。目前对场所依恋情感因素方面的研究较少,且主要集中在社会心理学和人文地理学领域,场所依恋的情感因素具有较大的研究空间与潜力。  相似文献   
988.
[目的]农业景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农业景观技术体系是农业景观从规划、设计,到施工、管理、运营的技术过程。温饱问题解决之后,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发展农业景观,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方法]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通过查阅文献,总结出我国农业景观技术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归纳了国外农业景观发展经验,揭示了我国农业景观科技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农业景观技术发展战略与对策。[结果]将农业景观的发展经验概括为:扎实的基础研究是农业景观规范化的前提,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是农业景观制度化的保障,广泛的公众参与是农业景观集约化的基石,有序的管理运作是农业景观专业化的手段,先进的科技水平是农业景观优质化的关键,和谐的城乡关系是农业景观科学化的目的。我国农业景观技术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包括:农业景观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不适应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农业景观不能很好地与相关规划衔接,农业景观技术体系不完善。[结论]提出应实施现代农业战略、标准战略、人才战略、平台战略和示范带动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989.
从符号学角度研究风景园林设计语言具有指导性、探索性的意义,中国“象”的概念为非言语的设计语言提供了新的思路。从“象”的形式出发,以无锡太湖科技园中央商务区景观设计为例,探讨抽象形式与地方意象在风景园林设计实践中的结合,从图式思维、几何原型和空间形态3个层面详细解析了德国瓦伦丁事务所的设计语言。通过讨论指出设计语言的形式介于抽象与具象之间,意象的获取不局限于抽象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0.
随着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乡村景观的游憩价值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从乡村游憩产生的动机和特征入手,寻找乡村人居环境“背景元”“活动元”“建设元”有机联系、三元互动的关系,分析由背景元主导的乡村游憩资源的构成要素及功能特征。以优美性、乡土性、宜游性为价值标准,建立乡村景观游憩价值评价的指标体系,提出乡村景观游憩价值的核心,坚持和传承乡村人居环境背景的整体保护、乡村人居活动的活化、乡村人居建设因地制宜的传统,保护乡村人居环境的自然度、丰富度、和谐度;突出乡村文化的地域性、原真性、传承性;优化乡村建设的清洁度、舒适度和可达度。从而以游憩价值的发掘和利用为契机、实现乡村景观价值的保护、彰显和提升,以游憩为推动力,促进乡村人居环境的改善提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